合肥智能硬件开发返回>>
2020-09-11
一个智能硬件生命周期内所需要经历的全部流程,以及产品经理需负责的相关工作分为以下各阶段, 我们一起看看这个过程有多长,又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智能硬件开发
一、市场分析
如同互联网产品一样,除了在立项之前需要对市场规模、用户需求、竞品优劣势、BAT布局以及切入的方向进行分析之外,智能硬件还需要分析目标用户的购买力,竞品的定价、利润、上下游供应商、和产品策略等因素。
从而制定产品的目标用户、功能、价位、利润等目标,并分析要做的产品是轻决策类型还是重决策类型,不同类型的产品对售价和产品服务有着很大的影响。同时还要分析制定自己的技术力量和上下的资源整合以及营销策略等。
通过综合分析最后要产出一个包括市场分析报告和项目所需资金、技术方案、人员、周期、利润、营销方案以及产品迭代计划的项目分析报告,并分析得出是否具有可行性,若可行则可进入立项阶段。
我曾经看到一款产品由于前期定了一个不具实现性的目标,且是在当时没有足够的用户规模和购买力的情况下,最后因为技术、成本、售价、市场环境等各方面的压力而最终夭折。
二、立项组建团队
互联网行业有一句话是“好想法是有了,离成功就差一个程序员了”,由此可见对互联网行业来说虽然不是真的只有一个程序员就可以,不过一个项目所需要的成员还是比较少的,一般情况下一个产品、一个UI、一个后台、一个安卓、一个iOS、一个测试基本就是一个标准的产品团队了。
相对智能硬件来说一个团队除了上面说的软件相关人员,还需要组建一个硬件的研发和生产团队,一般至少需要包含ID设计、结构设计、电子工程师、固件工程师、硬件测试、品控、采购、项目经理等角色。
这样看来想要做一个智能硬件所需要的团队至少是需要软件项目的2倍以上的人员。对于如此多的团队成员管理项目的进度也是一大挑战。
软件项目最大的成本也就是人力成本,而对于智能硬件项目来说人力只是成本的一部分,还有一个大头就是产品的模具和开发物料成本,所以智能硬件项目创业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如果能组建一个有着丰富智能硬件的团队那么必然就会少踩很多的坑。
三、需求分析
团队组建完后就可以进一步的分析需求了,此时的需求分析是不能像互联网产品那样头脑风暴的,需要根据产品的定位、售价、成本、和技术边界去分析需求,并在成本和体验之间做取舍。
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综合需求和成本把产品的形态和硬件配置确定下来,这样后续软件的需求和功能也就可以依托硬件的能力边界去做了。确定好硬件需求后需要把产品的原理图制作好,在验证完可行性之后就可以正式开始产品的设计和研发了。
在这个阶段软硬件的需求和功能需要一同进行规划,达成基本的框架和共识。
等后期硬件确定完后软件部分就根据硬件的边界尽可能的去满足用户的需求,提升产品的体验了,在智能硬件中如果软件做的比较出色,那么也是可以通过较低的成本给产品带来巨大的竞争力的。